人是靠吃饭生存的。有人说得好,人一生从年龄段划分,可以说只吃三碗饭——青少年吃的是学习饭,中壮年吃的是工作饭,老年则吃的是退休饭。按理说,人生这三碗饭,只有“退休饭”是最容易吃的,不需要劳力劳心拼搏奋斗了,可有的人却不会吃,品不出味,甚至有的还不愿意吃。央视重阳节曾采访一位80岁的老人,问她现在最在乎什么?老人称,年纪大了,不想活了,恨不得快死!原因是孩子们都很忙,有话没地方说去!国学大师南怀谨也说过,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候,他硬是想死了。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如何把人生这碗“退休饭”吃好,品出味道,吃出情调,是需要学习、也是需要智慧的。
一要怀着感恩的心情“吃饭”。有的老年人总认为自己当年流过血、淌过汗、奋斗过、奉献过,现在享受关怀和照顾是应当的,稍有不周就牢骚满腹,这种“理所当然”的心态是尝不出“退休饭”的美味的。老年人应明白,退出了工作岗位,就成为别人劳动成果的分享者和照顾对象了,且自食其力的能力越来越差了,需要别人服务和帮助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对来自各方面的关怀、关心、照顾和服务,千万不能有“理所当然”的想法,而应怀着感谢、感激、感恩的心态,多说好话、及时送上一句“谢谢”。这样不仅别人愿意为你服务,儿孙们也乐于为你尽孝,而且自己能消融一些不满与牢骚,还会感到晚景的美好,晚辈的可爱,“晚餐”的美味。
二要看着自己的碗“吃饭”。有个材料说,有的寺院和尚吃饭时,是背对背围一圈的,这样每个人只能看着自己的碗,而看不到别人的碗,吃饭安心。这个禅意是很深的。因为人生的许多烦恼都是攀比不当而引起的。如有的老年人的不满与牢骚,并不是因他们的生存境况有多差,而是和别人比较引发的。俗话说,人比人活不成,驴比螺子驼不成。因每个人的境况千差万别,不好比,也不能比,如果硬要比那只能是自我添堵,自找气生。所以,奉劝退休老友,如果你当年拼搏了,努力了,争取了,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也别再作非分之想了,根据自己现在这个退休“碗”的大小和“碗”里的不同饭菜,打理好自己的养老生活,看着自己的碗吃饭,你的“退休饭”才会吃得舒心、爽快、有味!
三要以自己的喜好调味。俗话说,百人百性。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如果把退休作为一碗饭来看待,那么就应根据自己“甜酸苦辣咸”的不同口味来调味——喜静的搞书画写作,爱动的可跑跳练拳,贪玩的去游山玩水,想闹的练说拉谈唱……这样每个人都随性而为,寄性而乐,既能放飞爱好,展现才艺,发挥潜能,表现自我;又可使自己处于一种放松和自由的状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还能使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有滋有味,益心益智。实践证明,老年人一旦沉迷自己为之神往的情趣爱好之中,就进入了一个生趣盎然的老年世界,你说退休这碗饭还能不香甜可口吗?
四要放开胃口去品尝。《沉思录》说得好:“一个人只能死一次,也只能活一回。”退休后一般人仍然有二三十年的光景,这是人生最难得、最宝贵,也是真正属于自己可以任由支配的金色时光。林语堂就这样说:“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么样。”绝大多数老年人更懂得晚景的珍贵,晚霞的绚丽,所以对“退休饭”格外珍惜,尽情享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自己爱尽的义务,老有所为,发挥余热,奉献己愿,描绘晚景。许多名人伟人正是在60岁以后才达到了事业的顶点、创造了人生的辉煌的。老年朋友,“退休饭”虽是人生的晚餐,但营养丰富,品种繁多,美味无比!让我们加倍珍惜,细嚼慢咽、放开胃口去品尝吧!
摘自《中国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