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是位置是: 首页  激扬文字
故乡的旧婚俗(续一)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6-18   浏览次数: 323

 

媒妁说合

 

              故乡男女间联姻,首先由男方家父母请有声望的两个人(或一男一女)做媒人去女方提亲。女方家一打听某家男孩子口碑好、长相不错又有出息,就会说:考虑考虑,这话就很有余地。这时男方家就催促媒人不断去女方家说合,在媒人的撮合下往往就谈成了。如女方家不愿意,就以孩子年龄太小,或已讲过婆家了,或她爷爷奶奶不同意等理由回绝。

    女方家若同意,媒人必须向女方家要一份“年庚”帖子,即旧时用天干地支表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的生辰八字,男方收到“八字”后,随即找算命先生将男女的八字算一下是否“合婚”,如“合八”,两人的婚姻就算百分之九十了;如不合,就叫“冲”。“冲”有很多内容,比如男大女六岁,叫“六冲”,就是说女人气高,会冲死男人的,是不能结婚的;再如女方长相不好,叫“克”也是冲的意思,这样男家就作罢了。八字相合,女方家必须向男方家要一笔彩礼,彩礼有多又少,多的有十担八担大米及金银多少。当然,穷人们的彩礼就少的很。彩礼由媒人说妥,这就算两家定下来了,就相当现在两个人已领过结婚证书了。大约再过一两年,年龄太小可以再等三、四年。媒人再次赴女方家说合,择个好日子迎娶,这就叫“下日子”。
    关于选择何时是个好日子,又有男方请算命先生切指计算那一天最好。一般都订在秋后庄稼收割完毕做喜事。好日子一订,男女两家就开始准备了。有钱的男方家盖新房,买家具或请木匠来家做家具。女方家准备给女儿做花衣裳,女儿准备给男方父母、准丈夫做鞋子,等等都在准备之中。男方家打扫卫生,结婚前几天就布置好洞房,各道门窗贴上红纸,处处焕然一新。杀猪宰羊,人人红光满面,到处喜气洋洋。男方在结婚头几天,就准备好花轿,结婚头一天就宴请亲戚朋友来家赴准婚宴。这时媒人最忙,穿梭似的在男女两家往返,沟通迎送新人事宜,因为男、女两家父母包括结婚的男女本人甚至都是未见过面,一切都由媒人说合。
    结婚的当天一早,男家准备轿夫四人,大户人家用八人抬轿子。还有一大帮接新娘的男女青年。这些人中,有特定两个接新娘的妇女,侍奉在新人左右。妇女必须有丈夫有儿有女,若是女青年必须是父母双全的人,才有资格。
    新婚这天,男家风雨无阻去女方家迎接新娘。女方也做好准备,房屋一般打扫,门上一般不贴红纸,因为女方家女儿大了,虽然结婚是喜事,但又是伤心事,母亲总是舍不得女儿离开,女儿在家养了这么大结果送给男家了,特别是母女的感情上难舍难分,但迫于自然规律,只有如此。所以母女两就在这几天,经常抱在一起痛哭不已。
    农村有句常言,“嫁出去的丫头,泼出去的水”再也不是家里人了。那时女人一嫁走,不管在婆婆家日子怎么过,婆婆是好是坏,女人一般不再回娘家,不让父母为己伤心,就是丈夫死了,甚至乞讨为生,也不回娘家。因为娘家的都是兄嫂、弟媳当家,嫂子弟媳脸太难看,娘家父母老了,也无力顾及。也有的妇女婚后看不上丈夫或日子过的很不好,往往就想逃跑,这时被丈夫知道后,在别人的纵容下,往往给妻子施暴,用沾上水的绳子毒打妇女,有的妇女只有被打服了,有的则上梁自尽,女方家知道后到男方家大闹一场完事。

    结婚当天,男家的媒人、新郎等接新娘的一群人。吹奏乐器,抬着花轿,浩浩荡荡来到女家门口。女方家门口鞭炮迎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看热闹。这时女方家有许多男女青年,堵住女方家大门。向接亲的人提出许多戏闹的条件,比如向媒人要香烟,糖果等。如果没有这一套,就不热闹,这好像是一种习俗,经过双方的谈判,达成协议,由女方父母或别的长辈出来解围,大约折腾了一、两个小时,大门打开了。女方早已经洗过澡(平时一般很少洗澡)换上全身大红色的衣服,红鞋子,头发上载上红丝花,再将头上盖上一块大的红头巾,头巾遮掩着脸面,这时母女又是难舍难分大哭一场。接着就由媒人强行将母女拉开,交由女方的哥哥弟弟上背,走出家门上轿。女人的习俗,是不让女儿走时脚沾地,否则将娘家里的财气带走。有的女儿上轿前再回头向父母下一跪,以示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时女方家也安排一群男女送到男方家,一般由姐妹、嫂嫂送到男方家门就返回。因为新娘到男方家,男方家青年要新郎新娘表示许多互爱趣事,女方家人在场,多有不便。

   女方家送女儿时,要赔上嫁妆,如被子,枕头,衣物,箱子,马桶等。马桶内放上红枣、莲子及白果以示早生贵子。富裕人家还要赔金钱,甚至田产。但女方家祖传手工艺技术,如制药秘方、医术等不传女儿,这叫“传媳不传女”。穷人家嫁妆就很少很少。

   再说男家门口早早也聚集许多大人小孩看热闹,轿子抬到男家门口。轿子就在早已准备好的大簸箕上。同样的,有一群男女青年站在大门口,不让新娘进家,又要经过一场讨价还价,媒人送上红纸包、香烟、糖果等食物的过程后,新娘在新郎的牵引下走进屋里来了。屋里中堂上高朋满座,周围站上许多亲戚朋友,中堂的最上方,摆上香案,放有香炉、烛台,点燃线香蜡烛。香案的下方,摆有为祖宗的酒席。新郎新娘走向前,这时地下早已铺上垫子,双双下跪给祖先拜祭,起身后再向祖父母,父母、姑父母,舅父母,姨父母一一下跪。接着向平辈们行礼作揖。女方向亲戚、村民称谓与丈夫相同。新娘从此对全村人称谓也如此。中堂礼毕后,由媒人或新郎牵着新娘走进洞房。洞房里焕然一新,布置华丽喜人,那里早已挤满男女青年及小孩,接着又是一场较长时间戏闹,这叫“闹新房”青年男女要新人做互敬互爱的动作,如叫新郎揭新娘盖头,看看新娘长的怎么样,长的漂亮,大家都佩服、羡慕;长的丑陋,背后就有人给她起外号。还有的叫新娘给每个男人点香烟等等。这样一直闹到深更半夜,直到媒人或新婆婆出面讲上许多好话,终归劝走大家。至此媒人们的做媒工作才算结束。这一天男女两家才算正式办理结婚宴席,男女两家从早餐、中餐到晚餐都是盛宴款待来客。结婚的两天中,新郎家沉浸在欢天喜地之中,直到第二天晚饭后才算婚礼结束。实际上这也是中国农村最古老最优秀的文化一角。还有一事,“三天回门”的事还要做。即第三天,由新娘带着新郎回娘家看望父母。新娘行走在前,新郎距离新娘一段路,拉开距离跟着新娘走。因刚结婚男女害羞。

   故乡男女通婚有严格的规定,即同姓不通婚,同姓即使是超过“五福”(即第五代)也决不允许。但表亲的子女是可以通婚的,因为是不同姓,所以有的人家为了亲上加亲,表亲结亲很多。广大农村一般都是一个村就一个姓,当然也有极少数异姓。他们都是在本村与周边村庄异性间谈婚论嫁的。又因农民在春、夏、秋季种庄稼,待冬季收割完毕,男人们又要准备来年的农活所用工具绳索,养好耕牛等杂事,有时也串串门,一般不喜欢出远门。有的男人一辈子都未去过县城,他们不知外面的世界是何样。那时青年们读书少,父母也不让儿子出远门。过去有一句“父母在,不远游”的习俗。在农村周边,异性间都有上百年或更长时间的不断通婚,老亲未断,新亲又结,所以异性间都存在血缘关系,就这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形成了新老亲戚关系。新的联姻都要按老一辈班辈进行。譬如李姓某辈与异性某班辈是同等的(班辈是不论年龄大小的),互称表兄或表弟,不仅旁系亲戚是这样称谓,就是全村人也按他们的称谓称呼异性,所以异性间显得特别亲热。那么下辈男女联姻,一般也按上辈班辈延续,但往往同辈中找不到合适对象,只有打破原有的班辈成亲,这就叫“反亲”,当然这样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也能得到同村人认可。所以在故乡各村庄、各个姓氏间都是新亲压旧亲,代代相传,和睦相处。至于同姓氏间不允许通婚,这是各氏族祖宗早已规定的。

                       (此文转载<<滁州学院报>>2013年5月25日P3版)

终审人: 宋发友

版权所有© 滁州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0550 - 3511014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