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您现在是位置是: 首页  工作研究
以德育为先 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灵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 2012-07-11   浏览次数: 218

 

以德育为先 塑造大学生健康心灵

 

滁州学院 毛天德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把“德育为先”放在首位,这对高等教育尤为重要,她关系到把大学生培养成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成为什么样人的大问题。
      “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本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育;始终坚持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始终坚持科学知识和道德品质教育,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和根本目的决定的。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健康的心灵寓于健康的体魄。”意思是说,没有健康的灵魂,再强壮的身体也只是行尸走肉;没有健康的体魄,再好理想也无法身体力行,只有让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健康成长,教育才是完美的。我们强调把“德育为先”放在高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既具有健康的灵魂,又具有强健的体魄,从而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普通劳动者。
        把“德育为先”放在高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一贯坚持的原则,也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原则。在上个世纪,高等教育贯彻这一原则,校园里团结紧张,生动活泼,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培养了几千万合格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如今战斗在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上,成为中坚力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高校办学体制改革也在向纵深推进,比如扩招、收学费、自主择业、目标性质的调整等,这一切的变化,必然引起大学生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形成了多元的价值取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眼下高校中,自然形成了几种典型的人群。一是极少数人,他(她)们孤傲、冷漠、自私,玩世不恭,目无法纪,开车撞伤人,不施救反说:“农民(伤者)难缠,”将其捅死,手段残忍,令人发指,这是暴戾。他的同窗学妹也说:“要是我,也捅。”人性变形,麻木不仁,令人痛心;二是另一部分人,他(她)们媚俗、失态、放纵,人格矮化,自甘沉沦,“宁愿坐在宝马车中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不分是非美丑,这是暴露,让人揪心;三是较多一部分人,他(她)们在现实生活的挤压下,迷惘、困惑、悲观,心情抑郁,感叹“学了无用”,对生活和未来缺乏信心,这是暴弃,使人担心。尤其是第三种人群,他(她)们感叹“四年大学,学校没有给我们什么东西”而失望,因此对学校对老师,不存感恩之情,反有不古之心,视老师为路人。
        以上三种人群的出现,因素固然很多,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责怪他(她)们,歧视他(她)们,因为他(她)们是受教育者;反躬自省,应从我们教育者身上总结失教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不良倾向;否则,往往在偶然因素诱导下,就有可能引发多种事故,甚至是恶性案件的发生,应该警醒。
        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就是要给大学生一颗自由而年轻、诚实而脱俗的心灵。心灵是一所大学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以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怀,对社会有真正责任心。我们贯彻“德育为先”的教育原则,根本目的就是要给大学生一颗健康的心灵和强健的体魄。上世纪的高校中风清气正,人才辈出,然而几十年后的今天高校中浮风尘上,事故多发,问题出在哪。
        高校连年扩招,学生数成倍增加,处于饱和状态。教学资源稀释,教学质量下降,出现“上课靠跑,吃饭靠抢,睡觉靠挤”的混乱而紧张的局面,各项服务工作也一时难以到位,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严重不足(这是普遍现象),只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教育与管理不时陷入真空而“放羊”,学生思想混乱就不可避免。眼下高校学生逃课上网成风。在不良信息的影响下,心灵受损,学业荒废,成绩下降,用威胁口吻找老师加分,不加分就施以报复。如此客观现状,潜伏着事故多发的必然性,这是一;
        时代在发展,教育对象在变化。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在改革大潮中出生成长,又多为独生子女,这种背景就决定了他(她)们任性、自负、娇颖的行为品格。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都是关在应试教育的笼子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读书上大学”,思想单一,不谙世事。上了大学以后,终于“解放了”,外面的世界真精彩,一切都新鲜时尚,但对世间万象缺乏辨别力和判断力,易烦躁,情绪波动大而缺乏自控力。他(她)们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真实感受,也缺乏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感。他(她)们和上世纪大学生在社会背景,家庭环境,人生经历和年龄结构都存在明显差异,凸显新时期思想印记的特殊性,这是二;
        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社会、家庭、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和思想观念,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学生思想中来,向我们思想教育工作提出问题与挑战。要面对矛盾和问题,正面教育,适时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减少或消除负面影响。然而每当社会上负面事件的发生而产生的影响和自身利益的纠结,情绪波动又反复无常,由理直气壮,众醉独醒,忽而变得意气消沉,人云亦云,思想教育成果无形中遭遇消蚀,表现出认识与情绪的不稳定性,这是三;
        按理说,通过老师教学,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要渠道,而现实情况却不尽人意。在一些高校中,由于无良风气的影响和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教师疏于教学,走穴赚钱,出现了“教授不教,讲师不讲”的怪现象,成为社会公众的一大诟病,也遭到学生们的无言贬斥,形象极差。教师不上课,或一个导师带上几十个研究生,一学期不见几次面,不授业,学生反被役其形,成为导师打工仔。“传道授业诱惑”,遭到亵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美德荡然无存。学生学不到东西,多有怨言,骂“学校太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也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在师生间视同路人的情感危机。师德失范,授业不力,管理无序,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很大,加上就业的压力,目标迷失,心灰意冷,信心不足,学习缺乏进取性,这是四。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行为的个性化、多样化和易于外化的特点,思想教育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浚而不淤,疏而不漏,扎实到位。
首先,对“德育为先”的重要意义认识要到位。只有对“德育为先”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才能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和精力投入到位,这是关系到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品、次品还是废品的大问题。关系重大,意义深远。
        我们经常听到挂在学校领导嘴边的一句话是“改进和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改进与加强”?往往没有下文,总是说的多,做的少,落实不了,这是通病。这里说的认识到位就是领导的重视与作为到位,体现在学校工作部署中有安排、研究学校工作时有议项,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大学生思想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走向。不要嘴上讲是大事,做起来是小事;出了问题当大事抓,不出事当小事做;教学科研是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软任务。分管领导要亲自抓,抓落实。未雨绸缪,决策管理到位,精力投入到位。思想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发动全体教职工,人人都做思想工作,人人都是辅导员。树立爱校荣校理念:思想工作大家做,学校稳定靠大家,平安校园人人脸上有光,出了事故大家身上无彩,从而形成全方位全覆盖的思想教育网,消除死角、盲点与真空。春风化雨、滋润芳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校园和谐,这是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德育”教育工作队伍编制要到位。“德育”教育工作队伍包括政工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配齐健全“德育”教育工作队伍是思想教育的基本前提条件和组织保证。实践证明,凡是编制不足而缺位或不到位的学校,事故多发,反之事故少发。因此,按照规定必须配齐健全“德育”教育工作队伍,同时这支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主要靠两支队伍;一是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这是塑造大学生健康灵魂的成“人”队伍,另一支队伍是在传授科学知识与技能同时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大学生成才队伍。两支队伍紧密配合,互相渗透,互相转化,融为一体,构筑完美教育。
        第三,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教育要到位。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党中央适时出台一系列关于建设与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和行动步伐。然而每一次政策出台都会引起社会公众的议论与评判,形成不同的观点与认识,这是正常现象。通过形势政策报告会把党的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传达到学生中去,从而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性,避免误解与讹传,形成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共识。
        对当前现实中的热门而敏感的话题,积极引导,用中央宣传部编印的《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的宣传材料,组织同学学习、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逐步统一认识,一时统一不了,也不要紧,和而不同吗?可以继续讨论,或成立理论学习兴趣小组,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把问题进行梳理,制订学习计划,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思想,先学一步,形成共识,推而广之,起示范带头作用,这是认识的客观过程。
        充分利用政治课教学,配合国家六(五)普法宣传,开展遵纪守法、伦理道德和人格尊严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伦理道德水平,减少和避免不当行为和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举办一些专题讨论会、社团活动会、主题班会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会沟通、交流、包容与关爱,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利用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化,进行从感知到认知的认识教育,从而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
        学习中国历史,弘扬历史上无数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学习温家宝总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忧国忧民情怀,树坚定信心,立报国之志,“风斜两声急”,不迷方向。
        第四,辅导员工作要做细做实做到位。辅导员是专职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责任重大,任务光荣,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就能带出一批批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因为他(她)们是大学生心灵之窗开启人,政治进步与成熟的领路人,是学习与生活的贴心人。一个称职的辅导员必须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学生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都了如指掌。工作中既有针对性,又有差异性,融于情,汇于理,寓于法,和学生心灵相通,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学生中发生的任何事情,尤其是重大事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和爆发的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不可能不流露出不稳定情绪和蛛丝马迹的不良行为,任何一个称职的辅导员都能从学生的言行中,及时发现不好苗头而把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逃课上网是当下高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着力破解。学生逃课上网有其深层次复杂原因,但就现实来说,要管起来,不能放任自流。否则,这样混乱的学校谁来报考?“一旦生源不足,学校倒闭是不可避免的”(《中国青年报》9月23日)。当然,要解决学生逃课上网问题,要多管齐下,联手共管。学校要从教学体制上进行改革;任课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情趣;就业部门要加大就业指导,减轻就业压力,增强学习动力,扬起生活与希望的风帆;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大胆管理,用磨杵的耐心,科学的方法,严格的制度和真挚的情感去教育引导学生,扭转逃课现象,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中来。奥巴马总统对美国学生说:无论怎样的外部条件,都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学习的理由。学生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读书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观察,寻求真理,充实生活,得到快乐。
        第五,为学生服务的各部门工作要到位。学校一切工作都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服务就是育人。教学管理部门,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时时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教授要教,讲师要讲,面对面“传道授业解惑”,手把手指导实验操作,给学生真知灼见和技术技能,学有所获;后勤服务部门,随着办学条件的改善和生活设施的配套,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热情、周到、方便、快捷,创造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如家;思想教育服务要落实到每一件具体事情上,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上,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把“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美德融化于师长“亲似爹妈”的情感之中,水到渠成。马克思说,“一打”宣言不及一个行动。
        面对一张张鲜活而稚气未脱的脸庞,面对一个个渴求知识与进步而跳动的心房,思想教育工作者,肩负历史重任,凭着道德良知,运用动态理念,突出“德育为先”的主旋律,引领大学生再度唱响新时代《血染的风采》,涌动青春与活力,蓬勃向上,健康成长。

(作者 系滁州学院关工委成员、副教授)

 

 

终审人: 黄伟

版权所有© 滁州学院 离退休工作处 保留所有权利。 电话:0550 - 3511014
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